2022-11-18 15:26:02
为何古代的建筑,会屡屡给后人带来震撼,可以说,它集中体现的不仅仅是那时的智慧,更是一种高超的艺术创造能力。若是去埃及走一遭,没准就会产生一种冲动,希望可以飞往千年前,去看看当时的一些“盛景”,埃及人是如何用双手缔造了一个文明。
这些文明都会通过某些方式表现出来,比如:一些重要节日中的祭祀方式,庆祝方式等。而古埃及就有一个“太阳节”,那么,这是和太阳崇拜有关吗?这应该跟古埃及人的智慧有关,他们靠建筑创造出来一个太阳奇观——阿布辛贝神庙。
先来看看第一神庙雕像群。
“金字塔”就是埃及的名片,一代又一代的法老不惜重金修筑这些浩大的工程。虽然很多都遭到了盗墓者的破坏,不过这些建筑依旧以其巧妙的设计让后人惊叹不已。阿布辛贝神庙不论是久远的年代还是设计的复杂等,都无法追上那些闻名于世的金字塔群。不过,它依旧是盛名在外,就因为它的雕像群。
在阿斯旺以南280千米处,就会看到这座神庙,它是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所建。这座神庙的宏大之处在于,它不是“造”出来的,也不是用一块块巨石堆砌而成的,而是人工凿出来的。这原本是座山体,位于尼罗河西岸,神庙就“修筑”于粉红色的砂岩悬崖上。这座神庙建筑宽36米,高30米,纵深则达到了60米。
神庙建筑群约于公元前1284年开始兴建,为时约20年,直至公元前1264年完成。古努比亚人沿尼罗河前往埃及进贡,或埃及军队前往努比亚征税时,船队均会行经此处,而建造这座神庙的目的就是为了向埃及南面的努比亚宣示国威,并在该地区巩固埃及宗教的地位。
关于这座神庙,单就工程量而言足矣让后人咋舌了,不过,这才是个开始。神庙门前有四尊巨型坐像,高度有20米,重量有1200吨,它们都是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。除此之外,旁边还有不少小的雕像群,是其母亲、妻子以及子女的雕像,坐落有序。
1963年,这座神庙可是被上移了60米,目的就是为了避免阿斯旺高坝可能带来的破坏。这一次的迁移,完全保留了神庙的原貌,包括第二尊拉美西斯二世神像。当人们发现这座神庙时,它的头部和肩膀就在地上,这次迁移也没有修复。
其次,我们再看看太阳节。
阿布辛贝神庙是古埃及鼎盛时期的象征,神庙一年到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幽暗昏黄的,但若是想去参观一下这座神庙,最好记住两个日子:
一个是2月22日,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;
一个是10月22日,是神庙奠基日。
当时,拉美西斯二世对于这座神庙的修筑可是有个很特殊的要求,就是:一年中只有这两个日子,太阳的万丈光芒才能进入神庙。而神庙处处都是以拉美西斯二世一人为中心建造的,让他受宠在最为显赫的位置之上。
在这两个特殊的日子里,就会看见太阳的光辉从神庙的大门照进,再穿过长达60米深的庙廊,然后,就撒在了神庙尽头的三座雕像上,整整20分钟的时间里就见它们尽数笼罩于太阳的光辉之中,这得需要多么精密的计算?
这三座雕像均位于右边,而在最左边的冥界之神,却是永远“沉浸”在了无尽的黑暗之中。
那么,这三座雕像有什么不同之处吗?
从右至左是:天空神、拉美西斯二世和太阳神。
古埃及人很早时就掌握了先进的天文、物理、数学等相关学科知识,看似他们没有如今先进的机械工具,但是,他们依旧创造出了这些杰出的“艺术品”。就如这些神庙,看似相似,但却不同,每一个都能讲出属于自己的故事。
三千多年来,每年的太阳都如约好了一般,到了这两个日子就会光临神庙,这就是“太阳节”的由来。不过在1963年后,这个日子要相应地后延一天,这就是上移60米的结果。如今,再看这些雕像,丝毫看不出岁月对它们的影响,人物姿态还是和千年前一样,惟妙惟肖。
在我们的认知中,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抵御住时光的腐蚀,但阿布辛贝神庙似乎是个例外。这些雕像能保存得如此完好,真的要感谢这些石头,更得感谢当时的古埃及人。因为他们对用料的考究,才给了后人机会,一瞻他们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。
可以说,这个神庙就是在讲述拉美西斯二世的故事,他这一生的丰功伟绩,看看那些位于柱廊大厅里的武士雕像,再看看四周的壁画,就能深切的感受到他当初远征努比亚的显赫战绩。这些神庙内外的雕像群无一不在诉说一个主题:拉美西斯二世是一位伟大的法老。
其实,历史上的很多伟大“人物”,都喜欢以这种方式让自己的故事可以世人皆知。只是,在岁月流逝中,很多事情还是发生了变化,连这座神庙也不得不让步于高坝。
参考资料:
【《埃及文化遗产——阿布辛贝神庙》、《赴阳光之约的埃及阿布辛贝神庙》、《日光节奇迹闪耀埃及阿布·辛拜勒神庙》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