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12-31 16:43:03
【编者按】本文为作者牧之野授权,“秦安战略”平台独家原创刊发,转载自公众号“牧之野”,有很多精彩内容,欢迎关注。
很久没说疫情了,现在情况也慢慢明朗起来。
最近相关的医学研究文章很多,最主要的分界点是,世卫组织否定了当下世界各国这种“与病毒共存”的方式。
当地时间8月26日,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疫情应对技术主管玛丽亚·范·科霍夫(MariaVanKerkhove)在世卫组织社交媒体频道的新冠疫情问答直播活动中表示,今年100万的死亡人数“让人心碎”,她认为世界各国需要认清现实,“负责任地”和新冠病毒共存。“今年有100万人死于新冠肺炎,这不叫与病毒共存;每周有1.5万人死亡,这不叫负责任地与新冠病毒共存。”科霍夫说道。
换一句大家都能懂的话,全世界真的做到很好防疫、为国民负责的——
只有中国。
当然,WHO不敢这么说,这作业也抄不来,并且,即便是中国这样厚的家底,也逐渐重担压肩。
有人说日本医院报警是假新闻,其实很简单,你去翻翻外网就知道真的假的,美国霍普金斯和澳大利亚相继对劳动力后遗症影响做了研究。
根据日本的情况看,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再是重症,而是轻重症;而根据Hanson临床科研的文章,建立在大量新冠感染/死亡+老年人很高的疫苗接种率上,美国的超额死亡率在降低。
日本老年人在2022年3月完成基本免疫接种率90%之后,死亡率接近美国近期的死亡率水平。
据《日刊现代》网站报道,截至26日,日本全国新冠死亡病例连续11天超过200例;在7月初开始的第七轮疫情中,累计死亡病例不到两个月已经超过7000例,多于第六轮疫情前两个月的5277例,呈现“前所未有的恶化趋势”。日本23日报告新增死亡病例343例,创疫情爆发以来新高。第六轮疫情从1月持续至6月,死亡病例超过1.2万例。报道说,通常单日新增病例到达顶点后大约3周新增死亡病例见顶,第六轮疫情中,新增病例2月中旬以后减少,新增死亡病例3月上旬开始走低。
也就是说,如果医疗水平和感染率能达到美国那种程度,想想中国要死多少人才能“达标”。
这不算一遍一遍重复感染的情况,根据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的消息,七成本地人感染过新冠,数据显示,感染者8个月内再度染病的概率是5%。
所以,朝鲜不用着急宣布抗疫胜利,因为山高路远,日子还长着,奥密克戎见长的是用极高的感染率和逃逸率,不断折磨和消耗你的医疗资源和经济发展。
那下一步,中国会怎么办呢?
从目前看,我们可能依然在非常艰难的选择中,无法决定怎么样,唯一能做的,就是尽可能做好准备。
可是,大家这段时间也看到了,疫情来的频率、突然性、持久性,以及对经济的破坏性,该说的观点,以前的分析和建议依然作数。
我是一直在想,以前说的2022年底的变化的节点,会以什么方式到来。
个人觉得,福无双至祸不单行,在气候变化、能源危机、粮食危机、经济危机四重压力之下,如果缺席了疫情,那该多么“不完美”,也形不成“完美风暴”。
在这个最难熬的冬天,说几点研判:
这一波全球新冠大流行在冬季到来之前就爆发了,而每次爆发后都会有几个月的缓冲期,然后可能是新一轮,也就意味着,到过年的时候,可能还会有下一次的大流行。从现在的趋势看,大概率还会进化出新的命名病毒变种。我们现在的防疫重点和研究方向,除了关注致病性,应转向新冠病毒大面积感染后对人体免疫系统破坏,从而给其他病毒流行的可能。《疫情时代(61)|灭活疫苗加强针可能需要打第四针》。我们会有步骤被迫改变一些防疫策略,整个趋势是逐步放开的,但会有节奏,也会采取试点的方式。中国永远不会躺平,常态化防疫不光是为了应对新冠,还包括其他病毒,当然还有生化攻击和生物武器,我们已经是另一种战时状态的深度模拟了。经济.......
如果每次感染会有8个月的缓冲期,那么除了锻炼身体,让自己的免疫系统能更好地应对外,我们没有太好的办法,迟早是要面对的。
阿尔法突变潜伏期是5天,Beta是4.5天,德尔塔是4.4天,奥密克戎是3.4天,(老人和孩子潜伏期长于中青年,儿童最高,并且无症状感染比例较高),如果到了1-2天时......
千万不要把平静的生活当成理所当然,务必要珍惜再珍惜,每个片刻的安宁和满足,都应闭上眼睛好好享受。
最近我也在想,在越来越困难的日子里,怎样能为更多的人提供相互取暖的方式,其实免费运营的知识星球也好、不厌其烦的警示风险也好、公众号写写《日子》系列的散文也好,都是我的一点尝试。
疫情时代,已经不是一个人一群人的事,而是一个民族,一个国家关乎生死命运的事,还是应该本着不功利、不盈利的出发点,让大家尽可能感受得到人性的关怀和温暖,所以,我最近在想以怎样的方式,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,有步骤、宁缺毋滥的方式扩大互助社群,如果每个人都愿意在寒冬中释放一点火光,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公益为他人做点事情,或许大家就能依偎着度过这个寒冬。
这些事,我在家乡团结渡过疫情难关时深有体会,也在重庆救火中再现感动。
起码,就算帮不上什么忙,每个人也会感觉到人性的温暖。
就是感觉,那个时间点在接近了,而我们需要新的应对方式,不可能什么都指望国家来帮忙,边走边准备吧。
嗯,我承认我是个理想主义者、共产主义者,但从来也是个实践派。